在全球變暖、污染加劇的挑戰下,大力開發利用綠色節能能源成為共識。在此背景下,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主要板塊,地熱能開發正在成為清潔城市、助攻藍天保衛戰的重要發力方向。隨著相關扶持政策的逐漸明朗,地熱能景氣度將不斷提升,相關企業將充分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
是保藍天還是保溫暖?地熱能開發給出了近似兩全其美的答案。長期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取暖以燃煤為主,破除霧霾,減少鍋爐、煤化石能源消耗是唯一途徑。在舉國治霾的背景下,長期不被人重視的地熱能終于走向臺前。
相較于水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所面臨的“不穩定性”難題,同為清潔能源的地熱因其穩定性而受到青睞。業內普遍認為,“它是地球內部的熱和太陽輻射的熱這兩個平衡的結果所產生的熱能,所以在地下10幾米到200米以內的溫度基本上是恒定的?!逼渲芯┙蚣绞俏覈鴾\層地熱能開發程度最高、用于建筑物供暖制冷規模最大的地區。
作為可再生能源供暖的主要形式,地熱能在目前所有能源中是最清潔的可再生資源,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地區、江淮流域、四川盆地和西北地區東部,區域非常廣泛。與傳統的燃煤鍋爐供熱相比,利用地源熱泵供暖,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可減少50%,也不會排放煙粉塵、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一般而言,淺層地熱能開發投資比煤炭供熱初期投資要少。淺層地熱能開發比燃氣初期投資大,但是運營成本有很大優勢。
同樣是清潔能源,人們總是將地熱能與光伏設備、風力發電系統相提并論,也為其未得到同等的重視而嘆息。但地熱能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2015年我國地熱能年利用總量僅為約2000萬噸標準煤。當前,地熱能開發普遍采用更先進的“同井回灌或單井回灌”技術,即開采井和回灌井是同一口井,并且是全密閉運行,只取熱不取水,實現100%回灌。盡管已有了諸多實踐,但我國淺層地熱能的發展潛力仍待深度挖掘。
而一連串清潔取暖政策的出臺,也使得一種長期未被重視的淺層地熱能即將迎來爆發的風口期。從近期印發的文件可以看出,有關部門正在著重加強清潔燃煤和生物質供暖的地位,通過其他替代方式,有效應對冬季“氣荒”。根據《“十三五”地熱能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地熱能利用總量將達7000萬噸標煤,地熱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煤。其中:新增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7億平方米。
緊隨其后的是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提出,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主要目標是,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北方采暖地區為重點,到2020年,淺層地熱能在供熱(冷)領域得到有效應用,應用水平得到較大提升。進一步放開城鎮供暖行業的市場準入,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淺層地熱能開發。
從全國范圍內看,根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初步估算,到2020年我國地熱能利用量相比2015年增長2.5倍。未來三年淺層地熱資源的開發,將帶動相關投資超過1000億元。地熱能開發利用還可帶動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鉆井、熱泵、換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和設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這一產業的發展可謂勢頭正緊。